您當前位置:荷澤市-中國菏澤市-菏澤新聞網 > 社會新聞 > 正文
作者: 中國荷澤網 來源: 中國荷澤網 發(fā)表時間:2024-05-25
□包作軍
一
這是一朵被某種藥劑浸泡后,又被烘干的花,算是花的木乃伊吧,被朋友珍藏在一個精致的玻璃盒里。
“這是什么花?”
“牡丹花。”
多年前,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牡丹花實物。雍容華貴、美艷絕塵、天姿國色的花中之王,卻淪為花朵的木乃伊,喪失了原本的溫潤與嬌嫩,尤其是芳香,只是依然不改其色,艷麗奪目,驚心動魄。
“你可別輕看了它,這個品種是稀有的‘貴妃紅’,是我花了小半個月的工資從曹州牡丹園買來的?!迸笥巡粺o夸張地說。
貴妃紅原本是豐腴的,卻被歲月的利刃切削得很瘦很瘦,看著讓人心痛。想象中,它被摘離花枝時是鮮嫩的、跳躍的,閃爍著潤澤的光彩,扭動著活潑的腰肢,猶如剛剛從華清池出浴的貴妃。
我一邊欣賞一邊好奇地問:“曹州?是不是今天的菏澤?”
“是的,菏澤古稱曹州,是中國牡丹之都,自古享有‘曹州牡丹甲天下’的美譽?!?/p>
正是這朵“貴妃紅”,引起我對牡丹以及與牡丹相關的許多事物的好奇,甚至想來一次說走就走的菏澤之行。
二
黃河邊上傳唱的花兒里,牡丹是一個高貴、美艷,又可望不可即的詞匯。譬如:“苔花如米小,也學牡丹開”“洋芋花賽牡丹”“誰家女娃皮膚黑卻生得俊俏,活脫一朵黑牡丹”,還有花兒歌手們唱的“白牡丹白者嬈人呢”……鄰居謝家嬸子是個河南人,平時最喜歡哼唱《編花籃》:“編花籃,編個花籃上南山,南山開滿紅牡丹,朵朵花兒開得艷……”其他花卉都需稱其本名,唯有牡丹可直呼為“花”,我們對牡丹作為花神的膜拜,由此可見一斑。
我去安徽合肥出差,聽說巢湖邊上有一株千年牡丹,專門打車去欣賞。牡丹能否真的生長一千年我不知道,不過有記載的牡丹花歷史從兩千五百年前的《詩經》已經開始。《詩經·鄭風·溱洧》寫道:“維士與女,伊其將謔,贈之以芍藥?!蹦信磉_愛情的方式,是“贈之以芍藥”。這里的芍藥,是木芍藥,即牡丹。芍藥改稱牡丹源于一個叫劉秀的人,劉秀起兵討伐王莽,兵敗,遭到王莽追殺,藏身于大紅芍藥之下才得以保全性命,劉秀稱帝之后,將木芍藥賜名為牡丹,并寫詩稱贊:“小王避亂過荒莊,井廟俱無甚凄涼。唯有牡丹花數株,忠心不改向君王?!?/p>
秦漢時期,牡丹已被寫進《神農本草經》:“牡丹味辛寒,一名鹿韭,一名鼠姑,生山谷?!痹诟拭C省武威縣發(fā)掘的東漢早期墓葬里發(fā)現的醫(yī)學典籍中有用牡丹治療血瘀病的記載;東晉洛神賦以牡丹,翩翩而出,是美麗與智慧的化身;南北朝牡丹畫作已達到最高藝術領域,《劉賓客嘉話錄》記載:“北齊楊子華有畫牡丹極分明。子華北齊人,則知牡丹久矣?!彼鍩蹠r,“辟地二百里為西苑,詔天下進花卉。易州進二十牡丹,有飛來紅、袁家紅。醉顏紅、云紅、天外紅、一拂黃、延安黃、先春紅、顫風嬌等名貴品種。”唐朝楊貴妃最愛牡丹,以牡丹自況,“名花傾國兩相歡,長得君王帶笑看。”《獨異志》記載,唐朝名相裴度久病不治,想去南園看牡丹,可惜不見花開,滿懷惆悵,哀嘆“我不見此花而死,可悲也”。或許是他的誠心感動了上天,次日清晨,南園里有一叢牡丹開花了。裴度大喜,連續(xù)賞了三天牡丹,方才了無遺憾。
元代《醉西施》珠簾繡有這樣的唱詞:“若得歸來后,同行共止,便是牡丹花下死,做鬼也風流?!泵耖g關于牡丹的歇后語有很多:繡球配牡丹——天生的一對;牛吃牡丹——不識花草;呂洞賓戲牡丹——兩廂情愿;花兒里的牡丹——出類拔萃;鞋底上繡牡丹——中看不中用;鳳凰頭上戴牡丹——好上加好……
牡丹文化已深深根植于百姓的生活中,反映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與追求,是普羅大眾最為普遍的文化情結。有道是:“國運昌則花事興?!比缃裎覀兦》晔⑹?,國家站在了新起點,而牡丹正體現大國風范,是政通人和、繁榮昌盛、國泰民安的象征,寓意了盛世氣象及民族精神。
三
我的家鄉(xiāng)青銅峽,是黃河邊上一座美麗的小城,近年來大規(guī)模栽植牡丹。這里古渠縱橫交錯,人們世世代代沿古渠而居。水韻悠悠的天然稟賦,涵養(yǎng)了青銅峽人包容、開放、有韌勁且重情重義的性格。這里土地肥沃,牡丹花開得旺盛,朵大,疏朗,猶如暢飲了瓊漿,輕盈,嬌媚,而且花色豐富,香味濃郁,抗寒耐旱,是別處牡丹無法比擬的。
四月下旬,牡丹在做最后的努力。用園丁老羅的話說,是努力“上色”。老羅說:“這幾天牡丹正在上色呢,一天一個樣,五一期間色最濃。”氣候正常的情況下,五一節(jié)前后,青銅峽的牡丹會大面積盛開,不可勝數的花朵于花萼上燦然而熾烈地盛開,最惹眼的是一種別樣的紅,陽光下傾向紫色,陰影里傾向橘色;透過樹叢,能看到絳黃色的光,仿佛陣陣暖流奔涌閃動。彼時牡丹園花香四溢珠光寶氣,宛若仙境。一句“五月去看花,勝絕在古峽”,讓這里的牡丹冠上了“青銅峽”的名字,青銅峽牡丹飄香的季節(jié)也是南來北往的人們爭相看牡丹的時節(jié),“看牡丹”成了這段時間青銅峽最熱的詞。
牡丹花先是在一處名為青秀園的園子盛開,接著在許許多多的手機里盛開,花事的消息很快就傳遍銀川、中衛(wèi)、固原、石嘴山、烏海、榆林,甚至更遠的鄂爾多斯、巴彥浩特。我寫了一首擬古詩,專門描繪牡丹花會的盛況:“古峽四月正芳菲,青秀園里人相催。風箏滿天似柳絮,柳絮如蝶伴花飛?!鼻嘈銏@牡丹文化節(jié)期間,也是摩肩接踵,人如潮涌,人們如癡如醉,情迷于牡丹的國色天香之中。
一個微雨的下午,一個人,不打傘,緩步入園,清寂的小徑,彳亍而行,沒有人打擾。在牡丹園的木椅上坐下來,旁邊是一棵枝葉扶疏的樹;什么也不做,什么也不想,跟牡丹園的花兒一起在霏霏細雨中安安靜靜地待著。這是我的園子,或者說此刻我也是園子的一部分。春尾巴的雨,無法觸及,是那種沒有聲音又能讓花朵在寧靜中閃閃發(fā)亮的雨,極其細微,像嬰兒含淚的睫毛。我坐在那兒,閉上眼睛,在花的世界里,人的內心會變得柔軟、堅韌、通透;我的心里充滿感恩,感恩花朵的盛開,讓我享受如此美麗安靜的生活。細雨把空氣濡濕,塵埃消失,只能聞到花朵的味道;此刻靜極,沒有聲音,沒有思維,沒有意識,只有牡丹在微雨里閃爍著灼灼的紅光。不知何處飄來樂聲,細雨、古渠、樂聲、蜜蜂、牡丹,動與靜、秀與雅,一應物事,詩情畫意,美得讓人流連忘返。不一會兒,瀟瀟雨歇,雨后的牡丹,更是別有一番韻味。水珠在花瓣上滾動,陽光灑在上面,閃爍著晶瑩的光芒。一個打著遮陽傘的女孩如輕風拂過,花瓣輕顫,宛如仙子在竊竊私語。傍晚時分,吹來一陣清風,正是人間五月天,吹面不寒楊柳風,只覺臉頰潤潤的,風自衣衫入得肌膚,仿佛能透過身體,吹洗得肺腑透亮晶瑩,一片素心在花中。原本亭亭玉立的牡丹,被風吹得趔趔趄趄的,像醉酒的貴妃。
牡丹對土壤及水肥的要求不高,它根系發(fā)達,肉質的主根和側根深深扎入泥土之中。一個人,只有眼向下看,心往下走,有那匍匐大地的謙卑,才能有所成就,才能夠有昂揚的精神。無論是在青秀園散步或者靜坐,我都會有所感悟,內心得到升華。一位作家寫道:人在尋找,在探尋自己的時刻,就是向靜、向善、向美朝拜的時刻。這樣的時刻,身外的物事是美的,自身是美的,這個時候,你才更清楚,你仰望什么,你崇拜什么。青秀園,就是這樣的地方,這里的安謐,這里的花香,讓時間慢下來,讓人的心靜下來,并且緩緩敞開。心扉敞開,才能夠接納一切;心扉敞開,才能夠讓人看牡丹之美、青秀園之美,才能夠看透世道人心的良善。
在向晚的風里,我靜靜地看著那一株株牡丹,有碧花、川紫、春紅、緋桃、宮錦、蜜嬌、百花妒、白纓絡、碧紗籠、采霞綃、飛來紅、念奴嬌、白午青猊、赤龍喚彩、貴妃插翠、錦帳芙蓉、重樓點翠、瑤池貫月,粉的、白的、紫的、黃的,當然還有紅的。我真心希望有一位丹青妙手將青秀園的萬千牡丹呈現在畫布上,讓每一個人都能領略它的風采。
四
只在花圃里欣賞牡丹,遠遠滿足不了青銅峽人對牡丹的濃厚感情,滿足不了青銅峽人對“牡丹”的追求,他們還想把牡丹放在家里,掛在墻上,日日欣賞,抬頭可見;他們種牡丹、畫牡丹、寫牡丹,甚至為此興辦牡丹文化節(jié),通過各種藝術形式表達青銅峽人對牡丹的喜愛之情。
記得小時候家里的床頭上有一幅畫,名為《飛天牡丹》,款識是“葉葉鮮明還互照,亭亭豐韻不勝妖。”畫面富貴典雅、挺拔俏麗,濃艷中暗含飄逸,俊秀里蘊藉恬靜,讓墻上的明星年畫顯得俗氣,為家里增添些許書卷文氣。牡丹與不同的事物搭配,都可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,比如與魚搭配被喻為富貴有余;與花瓶搭配被喻為富貴平安;與雞搭配被喻為富貴吉祥。世人偏愛牡丹是有道理的,你想,在家里要是能掛上一幅國色天香的牡丹畫,不僅極具觀賞價值,還有招財納福之功效,誰能不喜歡呢?
我曾經在莫高窟第320窟看到,主室窟頂藻井畫云頭牡丹井心,四周以方勝紋、團花等作邊飾,結構嚴密,賦色精細,色彩如初,極富裝飾性;還曾在塔爾寺的唐卡里看到牡丹與蓮花的裝飾;我有個朋友是回民,他家的磚雕上用牡丹與松樹做裝飾。由此看來牡丹不僅對漢族有深刻影響,也深深影響了其他民族,牡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一個吉祥符號,一種祥瑞象征。
五
因為一朵花,我專門去了一座叫菏澤的城市。
菏澤是“中國牡丹之都”,是國內最大的牡丹種植基地,也是牡丹文化的集大成者。在菏澤,一朵花帶給人的視覺享受和內心震撼是無以言表的。
聽朋友說,菏澤有好幾百個牡丹品種,數千畝牡丹園,每年谷雨前后,牡丹連阡接陌,艷若蒸霞,蔚為壯觀。
我在一條長椅上坐下來,靜靜地欣賞這世間最美的花兒。有一首花兒這樣唱道:多少根青草才能長成一根羊毛,多少畝黃土才能收獲一張羊皮;多少個春天,多少條河流,才能生長出一群牛羊。我想知道:菏澤,多少年的風才能吹開這樣一座牡丹之城。這里的牡丹,若是化身仙子,是不是說著好聽的菏澤方言?
陽光很好,風輕輕地吹拂。牡丹的芬芳覆蓋了喧嘩與騷動的聲音,讓這座城市顯得清新脫俗、與眾不同。我仿佛看到“葛巾”與“玉版”翩翩而來:喧鬧任其喧鬧,自有我自為之,我自風情萬種,獨立人間最香。
(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、寧夏吳忠市作協主席)